歷盡滄桑一美人 雨中猴硐憶當年



剛好看到上面這則貼文,想到上週三我才特地去了趟猴硐的瑞三整媒廠參觀。下著滂沱大雨的山區有點掃興,但我還是先找了間唯一有開的老店吃碗礦工麵,充飽能量再到處走走。
猴硐在礦業盛行時期創造許多第一,不但是台灣煤礦最大產區,也是質量最好的礦坑,鼎盛時期猴硐僅瑞三公司一家煤礦公司、本坑年產量就有674公噸,占當時全台煤礦產量的1/7。坑道總長600公里,深度由海拔96公尺挖到海拔下348公尺。全台最先進的選煤廠房也在大正9年、西元1920年在基隆河邊興建完成,是當時唯一的選炭場與運煤橋。(資料來源: https://www.travelking.com.tw/tourguide/scenery104855.html)
我遊走在整媒廠裡,努力想像當年的盛況與辛酸,三樓特展「雙百年環線概念展」以淡蘭古道與鐵道雙軸出發,藉100張老照片來說故事。
離開整媒廠,沿著柴寮路往下走,來到早年的柴油機車庫喝杯咖啡。曾在某個台劇裡看到的場景,就一心想來坐坐。可惜二樓露台缺乏整修,否則喝咖啡看火車飛駛而過應該是不錯的。老闆無奈感嘆公家機關的冷處理,也只好準備另尋他處重新出發。
雨依舊強勢地下著,我離開咖啡館再繼續往前,來到礦工紀念館,這裡以礦工浴室改建,展示礦工一日的作息。而一旁不遠處就是瑞三本坑,坑前右上方有個礦工文史館,是由一群老礦工用自己的老人年金和長滿老繭的雙手打造而成的,藉由老照片,老機具,與導覽方式想讓旅客知道猴硐不是只有貓,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,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。參觀兩者後我發現有多處重疊,不禁讓我質疑,為何不能將兩個地方整合,由政府接收管理硬體,而讓有親身經歷的老礦工們擔任指導與導覽,不是更好嗎?
「產煤裕國」- 早一輩的胼手胝足,拿生命拼博一口飯來貢獻台灣經濟奇蹟的礦業發展歷史,不可錯過也不可忘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留言